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发布 | 广州十年医改新突破,条条都与你相关!

穗卫健宣 广州卫健委 2020-11-13


9月24日上午

广州市卫健委、广州市医保局

分别就医改10年、广州市医疗保障领域

取得的成果等举行发布会



2009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锐意改革,奋勇开拓,不断将医改工作推向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推进深化医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健康。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欧阳资文同志


这十年来,

广州医改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

民生问题又取得了哪些改善?


一、 十年医改,成效堪喜堪贺

第一,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主要表现为“二降一升”:

是广州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11.68/10万下降至2018年的3.67/10万;

是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4.46‰下降至2018年2.50‰;

是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09年的78.95岁上升至2018年的82.28岁。广州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民健康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居民就医负担有效减轻

主要表现为“二降一优”:

是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09年的 27.46%下降至2018年初的 16.87%;

是以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作用越来越显著,职工住院、居民住院、居民门慢、居民门特次均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均有所减轻;

是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逐渐优化,“以药(耗材)养医”机制初步破除,公立医院药占比由2009年的45.26 %下降至2018年的 33.55%,公益性越来越明显。群众 “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第三,居民就医感受明显改善

其一表现为“近”:

就近看病日趋方便,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越来越好。十年来,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232个发展为331个,镇卫生院由29个发展为31个,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100%,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99.12%,“一街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布局规划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其二表现为“省”:

预约挂号和缴费省时省力,看病就医更加省心。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速,“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推进,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门户“广州健康通”开通运行,群众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即可实现预约挂号、医疗缴费、导航导诊、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出生证预约、家庭医生签约等优质服务。上线电子健康码,告别“重复办卡”,实现“一码通行”。建成并不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改革传统诊疗流程,实现指尖上的便捷就医。同时,医保异地结算全面覆盖,医保互联网移动支付扩大实施,等等。较好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群众就医“三长一短”等“看病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其三表现为“好”:

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向好,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高。卫生从业人员总数从2009年的8.92万人上升至18.9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从3.29万人和3.51万人分别增加至5.45万人和7.22万人,药师(士)从0.64万人增加至0.89 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由3.19人和 3.39人提高到3.65人、4.85人。2018年,在岗职工中,拥有高级职称者1.77万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9.66万人,分别较2009年同期增长69.83%、153.12%。不断成长壮大的医务人员队伍,持续推进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有效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2018年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获得绝大多数满意的评价。


二、 攻坚克难,答卷可圈可点

一方面,蹄疾步稳,

医改工作逐步深化

1、第一阶段(2009年-2011年):

改革探索期,广州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制定实施《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改革文件为标志,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为推进医改立梁架柱、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合)率均达95%以上,参保(合)人待遇逐年提高。

二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及一般诊疗费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部分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步实施。市本级财政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基层机构实施专项补助。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水平。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城乡居民在社区即可免费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步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五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有效治理形式,加强公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促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2、第二阶段(2012年-2015年):

改革成熟期,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分级诊疗、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促进社会办医,重点抓好四方面改革,为深化医改巩固完善、承前启后。

一是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基层绩效工资激励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推进村卫生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社会力量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二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进一步鼓励发展社会办医,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三是启动原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5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落实公立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综合推进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及监管制度等改革。

四是持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制度。


3、第三阶段(2016年-2019年):

改革攻坚期,围绕“健康广州”和“卫生强市”建设,以印发实施《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及《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标志,以筹备和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重点,着力抓好十一项重点改革,推动医改综合配套。

一是启动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7月15日零时起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同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医保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此后,还相继调整六岁以下儿童408项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制定新增和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逐步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二是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外部治理、内部管理和党组织建设,遴选市一人民医院、中大附一医院等40家医院开展试点。率先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治理方式更加科学,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更加精细,公立医院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深化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编制管理和人事薪酬制度,逐步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不断激发基层活力。花都区基层综改模式、增城区的“院长办院”模式得到国家卫健委和广东省医改办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四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医保基金购买签约服务、医保基金以增量方式进行支付、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全科与专科联动协作、将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家庭医生个性化包资助保障范围等方面实现突破,得到国家和省的高度肯定和表扬。


启动广州与伯明翰全科医师(家庭医生)医联体共进计划,推动广州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推行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以花都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从化区医共体为试点,建立责任、利益、管理和服务一体的紧密型医联体。


目前,11个区共组建医联体144个,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35个,全市52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均参与医联体建设。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15248.99万人次(占全省诊疗总量的18.05%),比2009年的10125.18万人次增长50.60%。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为5105.22万人次(较2009年增长69.57%),基层门诊量占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也由2009年的不足10%提升到2018年的33.48%。

五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严格依据卫生法律法规开展监督检查,针对医疗服务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关注焦点,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整治“号贩子”、打击代孕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并试点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和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评价工作。


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从单向监管转向综合协同监管,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六是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推动广医附一医院、市一医院、市妇儿中心纳入省“登峰计划”,并各获省财政投入经费3亿元;广医附一院还成功申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获得国家建设经费3亿元。


同时,市财政拟投入27亿元支持市一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投入9000万元,支持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当前,在加快建设“广州呼吸中心”的同时,正积极协调推进“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等院士所在学科发展建设。

七是不断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持续实施中医药兴市强市发展战略,大力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培养顶尖学科带头人等系列工程,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推动全市各区创建区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创建成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八是深入推动医养结合。全面放开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在医疗机构内设置养老机构,拓展医疗机构的老年人医疗服务功能,鼓励医疗机构在老人院内开设分院区。


稳步推进社区护理站试点项目及“智慧健康养老”项目,目前确定了5批70家护理站为试点单位,确定了荔湾区东漖街等11个街道为“智慧健康养老”项目试点单位。



九是持续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全民医保制度,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新的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和大病医疗保险办法。住院费用全面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出台医保支持医联体建设的政策,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结算方式。及时将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水平和待遇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十是大力保障药品供应。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持药品集中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和经费结算,严格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同时注重加强药品质量和使用监控,保证用药安全。稳步推进药品集团采购,广州GPO交易平台于2018年9月上线运行,逐渐发展成为区域性药品集团采购平台。

十一是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成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包括25家省部属、全部市属医院、部分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273家医疗卫生机构联网上线。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签发国内首张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开具全国首张医疗电子票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入选国家2019“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佳医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全省首例5G远程超声诊断。


另一方面,争先创优,

广州医改走在前列


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力度大

建立健全市委、市政府统筹领导的深化医改工作领导机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主持各种会议听取深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分管副市长统一分管医疗、医药、医保工作,具体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实。鼓励各区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医改新路径新方法。


自2009年起,市、区两级政府先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等多方面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近十年来,市区两级财政对医改总投入超过400亿元。同时,逐步建立与工作量、绩效评价结果等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保障并激励深化医改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政策协调联动,改革系统性强

坚持政府、社会与市场“三方共进”,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坚持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条腿走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与建高地提质量“两手抓”,统筹推进编制、人事、财政、医保、价格、薪酬、党建等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保持政策衔接和系统性。坚持同城同策,广州地区所有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同步推进改革。坚持防治结合,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同时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3.保基本和提质量并重,医改工作亮点多

一是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

全市创建了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全省约70%)、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9个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0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6个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和4个省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培训基地。


二是在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

广州地区拥有一大批省(部委)、市属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形成华南地区医疗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


2018年底,广州地区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7个(其中广州市属2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68个(其中广州市属96个)。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肾内科、内分泌科、眼科、肿瘤科,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呼吸科等专科水平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2018年复旦版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名中,广州地区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大附一医院、中大肿瘤医院、中大眼科医院、南方医院、广医附一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10家医院进入前100名。



三是在综合医改方面

市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各区大胆试大胆闯,探索出很多好做法好经验:

广州市着力打造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花都探索基层医改新路径”入选2018《中国卫生》《健康报》“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2018年,广州市成功创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今年9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州市花都区召开基层医改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及花都区均被安排在会上介绍医改工作经验。


2019年7月,广州市花都区和增城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创新举措,入选中组部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社会建设》一书。


三、任重道远,继续砥砺前行

与“全民健康”的远大目标相比,我们还面临诸多挑战。重点是要针对广州市区域医疗卫生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大医院和基层分工协作关系仍未完全理顺、医疗卫生行业存在不规范和不合法行为、综合监管制度尚需加强建设等,采取综合有效措施。


一是研究完善配套政策。

围绕实施健康广州战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重点工作,及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方案。


二是狠抓重点任务落实。

围绕实施健康广州战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重点工作,及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方案。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等医改重点制度建设,补短板、优长项,强基层、建高地,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三是加强组织推进力度。


按照国家、省和广州市既定的医改重点任务安排和时间节点,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切实加强指导、督查、监测,并及时做好医改工作政策宣传和经验推广。


砥砺奋进十周年

广州医改结硕果

医改路上我们不断前行


大家都在看...

上头条 | 连续三年!国家卫健委“提名”广州这个区,被“打动”的背后还有1314520...

关注 | 国家卫健委点赞广东医改,广州家庭医生服务勇占C位!

关注 | 花都医改举措入选《中国卫生》、《健康报》2018年度“双十大”榜单


编辑:依婷  责编:邹向东

来源 | 综合委相关处室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点击观看「医改10年取得的成果」发布会现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